介绍PiCockpit和PiDoctor - 如何测试你的Raspberry Pi并获取相关信息

我们努力使Raspberry Pi 对每个人来说更容易使用.

介绍一下PiCockpit

为此,今天我们将介绍我们的新平台 码头.PiCockpit将随着时间的推移,为Raspberry Pi用户和管理员提供有用的工具。

形象

我们一开始就用两个工具来帮助Raspberry Pi社区。

最重要的是:这两个工具都是完全免费使用的!

什么是PiDoctor,它能解决哪些问题?

作为一个 经批准的Raspberry Pi经销商 (buyzero.de 是我们的在线一站式商店,可以满足你所有的Raspberry Pi需求)我们也要为有破损Raspberry Pi的客户提供服务。

我们想成为 能够更好地诊断出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缺陷,以及 让生活更轻松 为我们的客户和一般的Raspberry Pi用户。

其前提是 对于PiDoctor的用户来说,应该需要有命令行技能。而输出结果对一个熟悉Linux的人来说应该是有用的。

例子。没有WiFi的Pi Zero W

例如,有报道说Pi Zero W不能使用内置的WiFi。进一步的调查显示,在一些(罕见的)情况下,这是由于OTP字段30没有被正确设置。

OTP是 o霓虹灯 t时间 p在Raspberry Pi SoC的可编程字段中,字段30是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的,终端用户无法改变。OTP字段30设置了Pi的身份。

如果OTP字段是 00000000 它没有被设置,Pi就会恢复为 "Raspberry Pi 1 B"。

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将Raspberry Pi退回给供应商进行更换。

不幸的是,对于一个还不熟悉命令行和Linux一般概念的人来说,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都很难获得。

指示和如何操作需要时间,而且需要一个了解这些问题并能正确诊断的支持人员。

我们也见过很多案例,用户使用了错误的电源,坏的SD卡,或过时的操作系统软件。

当新的Raspberry Pi问世时,这种情况就会发生--用户只是假设同样的软件会在新的Pi上启动。不幸的是,这并不那么容易。

PiDoctor让生活更轻松

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的诊断信息,并使终端用户的生活真正变得简单,我们提出了PiDoctor的想法。

要使用PiDoctor,你要遵循四个简单的步骤。

第1步:把PiDoctor放在SD卡上--不需要成像工具!

形象

在第一步,你下载PiDoctor操作系统,并将其解压到SD卡上。不需要写图像的应用程序--PiDoctor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进行复制。

Windows用户可能更喜欢.zip下载 - 而Linux用户可能更喜欢.tar.gz包。MacOS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之一(zip可能更方便一些)。

你应该使用一个新的SD卡,它是FAT32格式的。我们推荐SanDisk SD卡,最好是10级。

如果你需要格式化你的SD卡,我们建议使用以下工具 SDFormatter.(Windows / Mac )

形象

这张图片显示了一张空的SD卡(在我的情况下是G盘,你的盘符可能会不同)。

将PiDoctor .zip或tar.gz文件的内容复制到SD卡上。

形象

安全地从驱动器中取出SD卡。

形象

第2步:用PiDoctor操作系统启动Raspberry Pi

形象

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测试你的网络连接和HDMI输出,我建议插入一根LAN电缆(连接到你的网络),和一根HDMI电缆(连接到你的显示器/电视)。

将Pi连接到你的网络和/或显示器是可选的。在任何情况下,当有人要求你在你的网络中启动一个未知的软件时,你都应该谨慎行事

通过给Pi供电启动它。

它将自动启动PiDoctor测试。

在系统启动和测试过程中,ACT LED将快速和不规则地闪烁。

PiDoctor将把测试结果写入SD卡上的一个文件。

一旦测试完成,就可以拔掉Pi的插头。 ACT LED将开始缓慢地、周期性地闪烁(2秒开,2秒关)。

此外,一旦测试完成,你会听到一个声音,如果你的显示器能够播放声音。

拔掉你的Pi,并从里面取出SD卡。

第3步:上传测试结果文件

形象

注意:如果你只是想测试PiDoctor网络界面,而不启动PiDoctor操作系统,你可以直接点击帮助栏中的图片,下载一个样本结果文件。

将你的SD卡重新插入你的台式电脑后,应该会有一个新的文件出现。

形象

寻找一个以 测试

形象

该文件的类型为".txt"。

提示:你可以(而且可能应该!)看看它的内容,看看你是否介意把信息上传到PiCockpit.com。例如,我们扫描WLAN,看Pi是否能正常访问WiFi。

点击 "选择文件",从你的SD卡上传test-xxx-yyy.txt文件(xxx是测试序列号--它将随着每次测试不断增加,yyy是被测Pi的序列号)。

形象

点击进入 "获取测试结果(步骤4)"

第四步:看测试结果

形象

概览将显示你的Pi的一些基本信息。

  • Pi的型号(如vcgencmd所示 - 如果不匹配,你的OTP #30可能没有被正确编程!)。
  • CPU(ARMv7表示从Pi 2开始的任何东西),核心数量
  • 内存 - 以及在ARM和GPU之间的分配(这个分配在config.txt中设置,目前我们使用PiDoctor操作系统的默认值)。
  • 你的Pi的序列号
  • 局域网MAC,状态(向上表示你已连接到网络上)
  • WLAN MAC,如果你的设备上有WLAN,这里的状态应该总是向下。
  • SoC的温度(在测试运行期间测量一次,而不是连续测量)。
  • 监视器 - 如果有的话

使用这些按钮,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。这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探索。

形象

最后,在底部显示了PiDoctor操作系统的版本。新的PiDoctor操作系统版本会带来更多的测试,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旧版本,可能不会有所有的测试结果。

提示:使用最新的可用版本来测试你的系统。

基本上就是这样了--你已经用PiDoctor操作系统测试了你的Pi。祝贺你!你已经完成了PiDoctor OS的测试。通过附加信息标签来挖掘系统的配置和输出。

这里有一些更多的截图。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形象

EDID

EDID文件是由Pi从你的显示器上读取的。它包含关于你的显示器的具体信息,旨在支持计算机以适当的分辨率驱动它,等等。

通过点击按钮 "下载EDID" 你将能够下载由PiDoctor捕获的EDID。这在Chrome浏览器中是可行的,在IE浏览器中也是如此,你的里程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
edid.tv 为您提供提交EDID文件和分析的能力,以读取更多关于您的显示器的信息。这是免费的,而且不需要注册。

请注意,每个文件只能提交一次--因此你 可能 想在他们那里创建一个账户,以便在上传前再次访问信息。

显然,如果没有连接显示器,就无法读取EDID。

回到我们的例子

Pi Zero W出现硬件故障(OTP设置错误)。

在这种情况下,Pi Zero W被错误地识别为 "Raspberry Pi Model B Rev 2"。

形象

在关于系统的扩展信息中,我们可以看一下OTP字段。

点击 "系统 "按钮

形象

点击 "vcgencmd "标签,并选择 "OTP条目(otp_dump)"

形象

向下滚动。

形象

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,字段30没有被正确设置--因此Pi恢复到 "是 "Pi 1B Rev 2。

这也是没有WLAN工作/激活的原因。

形象

我希望你同意,使用PiDoctor诊断这个问题比指导技术水平不高的用户在shell中运行vcgencmd otp_dump要容易得多,如果你要测试一系列的Pi,那就更容易了。

更多的功能即将到来,我希望你能对这个工具提出你的意见/反馈。 欢迎任何反馈意见--特别是建设性的批评意见.

想了解更多信息吗?

开放采购PiDoctor操作系统/一点背景资料

我们将在不久之后开放PiDoctor操作系统的源代码--事实上,你已经可以登录到图像中,看一看它是如何构建的。有一个文件叫做 pidoctor.py 在/opt/pidoctor/

用以下方式登录。 根茎类 / 菌类

PiDoctor是用Alpine Linux和Python构建的,并在Raspberry Pi基金会的最新固件上打了补丁。Alpine Linux是以只读配置使用的,SD卡被短暂地读写安装以写入测试结果文件,之后它又被重新安装为只读。

所收集的信息几乎完全由以下人员控制 /opt/pidoctor/config.json并写入SD卡上的test-xxx-yyy.txt的JSON文件(xxx为测试运行,yy为被测试的Pi的序列)。

依次测试几个Pi

PiDoctor OS的建立是为了能够方便地依次测试几个Raspberry Pi。请注意你的Pi的测试顺序。然后,利用测试结果文件的文件名,你可以重建哪个测试结果文件属于哪个Pi。

形象

图片显示了几个测试文件--同一个Pi被依次测试了三次(从序列号001、002、003和相同的Raspberry Pi序列可以看出)。

现在你可以将每个文件单独上传到PiCockpit,以获得测试结果。

支持我们

您可以支持我们 通过提供反馈 关于PiCockpit和PiDoctor - 你希望看到哪些功能?你觉得哪些地方使用起来很麻烦、很困难或不友好?

我们将尽量免费为Raspberry Pi社区提供更多的服务。为了支持这个工具的继续发展,请考虑 购买你的下一个Pi 从我们这里。 www.buyzero.de